我市下发相关通知加强寒假期间校外培训治理
来源:荆门日报
日期:2025-01-21 10:03

阅读提示

为持续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果,规范非学科类培训,营造假期良好社会氛围,切实减轻中小学生校外培训负担,近日,我市将加强寒假期间校外培训治理。

“寒假期间,各地要利用寒假契机,通过家长会、倡议书、温馨提示、家访等多种方式,密切家校联系,引导家长理性看待校外培训,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寒假学习生活,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寒假期间,学校及家长要利用春节这一传统佳节,组织开展体育锻炼、社会实践、文化传承等活动,让学生亲近美好自然、体悟亲情温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日,我市“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寒假已至,为持续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果,严防学科类培训反弹,规范非学科类培训,营造假期良好社会氛围,切实减轻中小学生校外培训负担,近日,我市“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办公室向各县(市、区)“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办公室、市“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各成员单位下发通知,加强寒假期间校外培训治理。

按照要求,我市要加强违规培训查处。要充分运用三年来在校外培训治理方面探索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强对违规培训的巡查检查、行政处罚和通报曝光,保持严查严打的工作态势。用好网格化综合治理体系,采取“四不两直”方式,通过“日查+夜查”“联检+抽检”等形式,强化对重点场所、机构和人员的排查管理,严禁寒假期间开展学科类培训,严查未经审批举办校外培训机构、非学科类机构超范围开展学科类培训、在职教师有偿补课、违规举办社会性竞赛活动、以“家政服务”“众筹私教”“游学研学”“冬令营”等名义隐形变异开展学科类培训等违法违规行为。各地要组织教育、科技、文旅、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全时段深度巡查,严防严查违规培训和广告宣传。

我市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加强校外培训风险摸排、监测预警、防范化解和应急处突全链条闭环管理。督促指导培训机构加强日常管理,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确保营业期间每2小时开展不少于1次的防火等安全巡查。持续畅通各类监督举报渠道,逐一核查问题线索,把风险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严厉打击“退费难”“卷款跑路”“恶意闭店”等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

要加大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应用推广力度,做好风险提示,引导家长通过“校外培训家长端”App进行在线选课、支付、退费、评价、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督促指导培训机构严格落实预收费不超过5000元的上限要求,预收费须实行全额监管, 严防体外循环。重点关注零上架课程、零平台订单、零消课金额等机构,列出机构清单,逐家进行督办,限期整改到位。加强非学科类培训价格监测,严防假期恶意涨价。强化从业人员、培训材料课程管理,对全国监管平台备案信息开展现场核查,对缺乏聘用合同、无犯罪记录证明、教师资格证书或职业(专业)能力证明材料的督促机构及时补充完整,依法依规清退问题人员。

各地要严格落实教育部及办公厅等通知要求,重点关注机构开展集中艺考培训的情况,落实好机构消防、安保、场地、餐饮和条件配备等要求,及时掌握辖区内学生参训情况,确保培训安全。着重维护招生考试秩序,严查培训机构虚假宣传,聘用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在职教职工及考试命题、评分(卷)的专家评委等参与艺考培训,或与教师、评委等内外勾连、利益输送、干扰考试招生秩序等违法行为。严禁艺术类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等违法违规行为。

另外,各地要利用寒假契机,通过家长会、倡议书、温馨提示、家访等多种方式,密切家校联系,引导家长理性看待校外培训,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寒假学习生活。统筹协调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体育馆、社会实践基地、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各类校外活动场所,面向广大家庭开展科教活动,为加强亲子互动交流和中小学生提升科学素养提供平台。(吴兰艳 万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