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解读:《荆门市2025年交通物流枢纽建设攻坚突破实施方案》
来源:荆门日报
日期:2025-02-19 15:28

二广高速与沪蓉高速荆门互通

中欧班列(长江号)荆门国际内陆港长城汽车专列

荆门漳河通用机场

枣石高速连接线

由我市争取推动的跨境水上高速“印尼拉博塔港—武汉阳逻港”件杂货国际直航航线开通,构建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钟祥港石牌综合码头

荆门国际内陆港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联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

荆门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动支点建设、实现整体提升”决策部署,制订《荆门市2025年交通物流枢纽建设攻坚突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围绕建设“中部地区交通物流新枢纽”的战略定位,加快推进大交通体系建设。

《方案》聚焦货运能力突破提升,推动荆门交通网络重铸、物流体系重塑,构建内联外通、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加快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荆门篇章提供交通支撑。

锚定目标:凸显功能优势 实现“四增一降”

《方案》明确,围绕建设“中部地区交通物流新枢纽”总体目标,加快大交通体系建设,强化交通网络联通和“公铁水”联运衔接,优化运输结构,实现货运能力突破提升、物流成本有效降低,进一步提升物流枢纽能级。

2025年,全市力争完成公路水路建设投资100亿元以上,增速超全省平均水平;物流业增加值持续增长,达到150亿元以上;公路货物周转量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同比增长5%以上;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220亿元以上;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持续下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攻坚突破:聚焦六大任务 降低物流成本

铁路线网扩能提速,畅通货运主动脉

加快推进普铁扩能。积极争取长荆铁路、荆沙铁路扩能改造项目入规并开展前期工作,争取“十五五”期间启动建设。

加快建设支线铁路。推动沙洋疏港铁路专用线、浩吉铁路荆门北至子陵连接线建成投用,开工建设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铁路专用线,力争启动湖北顺洋物流园铁路专用线建设和荆门石化铁路专用线扩能改造。

加快优化站场布局。调整中心城区铁路货场功能定位,构建“城市影响小、运输效能高、功能体系全、公铁水联动强”的货运场站体系。荆门北站承接荆门站分流煤炭运输业务,服务东宝工业园区及周边企业需求;荆门东站重点服务国电长源、荆门石化等企业;掇刀站依托内陆港建设国家铁路物流基地,逐步升级为枢纽;依托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铁路专用线规划建设化工园站,专营危化品货运业务。

通用航空突破发展,拓展低空新业态

谋划建设通用机场。积极推进屈家岭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力争2025年开工建设;推动钟祥、京山、沙洋等地通用机场前期研究工作。

开通运营货运航线。尽快确定通航承运主体,开通运行漳河机场至花湖机场货运航线,不断完善运营模式,实现从“飞起来”到常态化运营的突破。

拓展低空物流场景。支持市交旅投集团推进“无人机 物流”场景应用,规划建设中心城区8个无人机起降场,谋划开通荆门国际内陆港极兔快递分拨中心至荆门高新区工业园等快递线路,拓展无人机货物吊装业务,并积极向文化旅游、城市垃圾处理、大气污染防治、消防应急、农林病虫害防治等领域推广应用。

高速公路加密扩容,建成中部大通道

加快武荆宜高速荆门段建设。武荆宜高速荆门东段(天门荆门界至二广高速段)2025年完成路基工程90%;力争武荆宜高速荆门西段(荆门至宜昌段)2025年5月底前正式开工建设。

加快推进3条新增高速公路项目开工建设。确保荆监高速荆门至沙洋段、二广高速襄荆段改扩建工程2025年全线开工建设;力争荆门至随州高速公路年底完成前期工作,基本达到开工条件。

加快新谋划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荆监高速沙洋南段前期工作;争取省交通运输厅支持启动东宝至远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为项目“十五五”期间启动建设打好基础。

港口航道振兴提能,打造汉江枢纽港

加快航道提能。全力推进浰河1000吨级航道整治;争取汉江兴隆至碾盘山2000吨级航道整治、碾盘山2000吨级二线船闸纳入交通运输部“十五五”规划;加快完成沙洋港总体规划修编,启动西荆河1000吨级航道整治工程前期工作。

推进港口扩能。加快建设浰河港区综合码头一期工程;加快完成浰河港区张滩、双河2个作业区前期工作,争取2025年二季度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石牌港区后方陆域堆场建设,提升港区运转效益和整体竞争力。

激活水运市场。培育水运市场主体,支持阳光船务公司等水运企业做大做强,鼓励购置大型标准化船舶和新能源船舶,提升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强化与湖北港口集团战略合作,引入先进管理经验与运营模式,增强市场竞争活力。加强政策引导,持续实施集装箱定班航线补贴等政策,推动矿石、建材、煤炭、粮食等大宗适水货物通过汉江运输。

多式联运降本提质,构建物流新中枢

高标准布局物流枢纽。完善“一核多点”多式联运场站布局,进一步提升荆门国际内陆港核心枢纽地位,完善集疏运体系,积极争创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快沙洋多式联运现代物流园、荆门北顺洋物流基地建设,依托长荆铁路、浰河港区规划建设钟祥、京山公铁物流中心及钟祥浰河公铁水联运绿色物流园等公铁水联运枢纽,并积极争创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大力度培育市场主体。招引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较强产业供应链优势的物流企业6家。推动存量物流企业入规纳统14家,总量达到90家。新增4A级物流企业4家,总量达到25家,位列全省第一方阵。积极服务国际内陆港、建发新能源等企业,力争5A级物流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引导弘业、传化、九曜等物流企业向供应链企业转型,提升服务能力。

突破性发展现代物流。加快市供应链物流平台推广应用,2025年新增上线企业300家,新增车辆1200台。引导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保障重点企业铁路运输需求,加快推进锂电池铁路运输试点工作。新增荆门至江苏、上海等零担运输专线10条,更好满足全市化工、锂电产业物流需求。

国际物流提级增效,打造开放新高地

畅通国际物流通道。聚焦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化工及农产品产业体系,依托荆汉(欧)班列打通铁运国际直达、铁水联运通道。持续服务印尼至阳逻港海运直航。长效运行中欧班列长城专列,助力新洋丰、鄂中生态等企业通过中欧班列进口钾肥资源。2025年,在稳定开行4条多式联运线路基础上,新开通2条链接欧洲、东南亚等地物流线路,年发送内外贸货物标箱6000个以上。

打造国际物流节点。开通荆门国际内陆港为铁运始发站点,逐步建设成为国际物流枢纽节点。拓展保税物流中心(B型)业务功能,发挥江汉枢纽运营平台作用,打造华中地区新型材料、磷化工等大宗商品进出口集散地,培育发展区域专业化大市场。2025年,保税物流中心(B型)一线进出口货值达到18亿元,实现常态化满仓满园,业务量进入全国23强。

建强企业出海链条。引导企业根据市场拓新需求在境外设立海外仓,创新发展中间品贸易新业态,依托新引进的广州丹洋国际贸易公司,积极组建企业“出海”联盟,搭建一站式、全链条“出海”服务。2025年,成立并运行1—2个企业“出海”联盟,联合开展外贸业务培训8场次以上,新设立海外仓2个以上,供应链服务覆盖“出海”企业80%以上。(本报记者 张蒙洁 孙冰晨 通讯员 韩青 董玉 整理 图片由荆门市交通运输局、荆门日报图片库提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