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定萍——聚焦聚力 攻坚突破 奋力推动文化旅游业整体提升
来源:荆门日报
日期:2025-02-24 15:24

全市“新春第一会”明确提出,“以重点突破推动整体提升,加快建成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我市文旅工作将从哪些方面突破?近日,荆门九派通融媒体中心记者采访了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定萍。

以“一县一品”提质升级有效突破,整体提升文旅产业竞争力

问:全市“新春第一会”把推动文旅产业突破发展作为“七个重点突破”之一。近年来,我市打造“一县一品”特色品牌,请问市文旅局如何推动“一县一品”突破性发展?

答:2025年,市文旅局将聚焦建设全国知名运动休闲旅游城市的工作目标,以打造“七个一”运动休闲旅游品牌为主抓手,实施产品供给提升、市场主体提能、文旅消费提振、旅游环境提质“四大行动”。力争2025年全市接待游客62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9%、47.2%。

我们将围绕“一县一品”,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每个县(市、区)锁定1—2个主导产品,聚焦重点游线或片区,推动建设2—3个重点项目,全链条、全场景、全业态提升产品供给。比如,漳河新区以农旅融合和低空旅游为主导产品,聚焦环库公路主环线、爱飞客小镇,重点建设环库旅游驿站、瀚之源民宿、AS700飞艇体验基地等项目,丰富跳伞、风洞、航空研学等产品内容和场景,全力打造全国知名低空旅游目的地。

着力破解市场主体实力不强、专业运营能力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大力引进国内知名旅游企业和运营商,整合爱飞客小镇、圣境山、大洪山、明显陵等重点区域旅游资源,提升专业化、一体化运营水平。另一方面,强力推动市、县两级国有文旅公司做实做强,发挥龙头引领作用,积极培育AI+文旅、赛事运营等新兴服务业,确保2025年新增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市场主体120家,规模以上企业10家。

抢抓高铁开通机遇,在政策激励、赛事演艺、宣传营销等方面持续发力。精准导入“神武峡”精品线路客群,一季度引进市外团队游客突破4万人。策划四季主题营销、“一县一品”话题营销,举办高铁“朋友圈”专题推广活动,不断提升荆门知名度和美誉度。全力承办WTA125级别赛事等金牌赛事,举办环漳河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自主品牌赛事、国际网联青少年U18巡回赛等U系列青少年赛事。

以旅游服务品质创优有效突破,整体提升文旅市场支撑力

问:随着“三条高铁”相继开通,荆门与高铁沿线城市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中长途客源市场乃至境外旅游将为我市旅游发展注入新的动能,请问文旅局将推出哪些服务举措迎接八方游客?

答:旅游服务是抓人心的工作。我们将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软硬件水平,打造“厚道荆门”服务品牌。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让游客“省心游”。加快旅游交通、旅游标识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动圣境山与漳河道路联通项目,联动随州市完善大洪山片区“快进慢游”旅游交通体系;建好用好“一部手机游荆门”智慧文旅服务平台和网球、垂钓等运动项目供需对接平台。

二是建立服务标准,让游客“舒心游”。优化完善低空旅游、户外露营、研学游学、民宿、农家乐、采摘园等基本服务规范,全力构建“厚道荆门”旅游服务标准体系,让厚道服务无处不在。

三是注重精心服务,让游客“暖心游”。常态化开展涉旅从业人员培训,树立一批厚道服务标杆、培养一支优秀讲解员队伍、评选一批地方特色美食、推出一系列暖心服务举措,打造全域友好型旅游环境。

四是规范市场秩序,让游客“放心游”。实施旅游企业、从业人员信用分级分类管理,探索建立涉旅矛盾纠纷先行赔付机制,严厉打击强迫购物、欺客甩客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旅游市场清朗空间。

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有效突破,整体提升荆门文化影响力

问: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要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市文旅局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文化是城市的根脉。我们将系统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整体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一是强化系统施策,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着力构建文化遗产大保护工作格局,重点落实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凝聚保护合力;强化文物资源空间管控,加快编制《荆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管控线规划(2024—2035年)》,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高质量完成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大力推动2个文物保护传承“专精特新”项目纳入国家项目库并加快实施,坚决守牢文物保护底线。

二是深化研究阐释,彰显文化遗产历史厚度。深度挖掘“厚道荆门”文化内涵,讲好屈家岭遗址、明显陵、郭店楚简、苏家垄遗址“金道锡行”等文物故事,擦亮荆门文化品牌;推动苏家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挂牌,做好林场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建好中国社科院湖北考古研究基地,打造长江中游文明溯源研究高地。

三是活化利用方式,提升文化遗产价值高度。着力构建以“文物精品展览、文物精品文创、文物历史场景、文物主题游径”等为支撑的文物活化利用体系。践行文化润城理念,以城市中轴线为空间载体,采用微改造“绣花”功夫,逐步恢复历史遗迹,重拾“两山两河、五门六桥、三台八景”的古城记忆,加快建设新时代“荆襄古道文化集中展示带”。

我们将用好“以重点突破推动整体提升”的工作方法,主动抬升工作标杆,快节奏、高强度、勇创新、强攻坚,全力推动各项工作争先进位,为荆门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作出文旅更大贡献。(谢伊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