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从市司法局获悉,近年来,全市以“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为抓手,创新构建“科学谋划、专业队伍、精准服务、文化浸润、数字赋能”五位一体普法体系,通过“清单式”普法、“法治外卖”、非遗普法等特色举措,推动法治宣传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市民法治素养显著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持续提高。
科学“精准谋划”,开创“清单式”精准普法新模式
在组织领导、机制建设等方面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全市普法工作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深入调研分析。广泛搜集全市矛盾纠纷、法律援助、信访情况和“两个畅通”平台反映的问题,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精准梳理易发、多发在物业纠纷、邻里纠纷、合同纠纷、婚姻家庭纠纷、劳动争议等重点领域,为精准普法夯实基础。
科学制订方案。印发《荆门市加强精准普法工作实施方案》,对精准普法工作作出系统部署。针对国家工作人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基层干部群众、特殊群体5类重点对象,开展旁听庭审、模拟法庭、专题辅导、法律服务“进社区、进楼盘、进商圈”、“一对一”靶向法治宣传等专题活动,锚定电信网络诈骗、医疗纠纷、物业管理纠纷、校园暴力、食品安全和涉赌涉毒等热点事件开展精准普法。
清单组织实施。制订《荆门市法治宣传教育“一月一主题”活动工作方案》,结合2025年全年重要时间节点,选定12个主题、确定43项丰富多样的普法实践活动。建立“一月一提示一工作总结”跟踪调度机制,项目化、“清单式”推进精准普法。
打造“五支队伍”,增强“专业式”精准普法新力量
统筹各类人才资源,建成涵盖司法行政干部、律师、法官、检察官、调解员等7000余人的法律服务团队。
一支普法讲师团队伍。成立包含党校、执法司法机关、高等院校、法律服务行业等部门业务专家和法律实务人员组成的8个普法讲师团300余人队伍,累计为群众开展法律宣讲2000余场次,惠及群众20万余人。
一支法治副校长队伍。聘请法治副校长237名,全市配备率达100%。今年,法治副校长深入校园开展“法治教育第一课”宣传教育讲座170余场次,覆盖师生37万余人。
一支法律顾问队伍。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全市322名律师担任1585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开展送法进村居、进社区精准普法活动2000余场次。
一支“法律明白人”队伍。加强“法律明白人”的培养和规范管理,全市现有“法律明白人”4905人,实现了一村(社区)达到3名“法律明白人”工作目标,全市“法律明白人”参与各类法治宣传1200余场次。
一支普法志愿者队伍。以执法干部、驻村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为主力军组建起基层普法志愿队伍1600余人,形成覆盖市、县、镇、村(社区)四级法律服务工作网格,打通了法治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送出“法治外卖”,开启“点单式”精准普法新思路
创新开展“需求—研判—反馈—供给”普法服务新模式,“点单式”精准普法在全市普及。
开展“法治教育第一课”。建立起“需求调研—课程定制—效果反馈”的闭环机制,构建了“法治教育+心理疏导+司法保护”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护航体系。今年开展“点单式”普法进校园活动180余场次,参与师生37万余人。开展老年人维权法治大讲堂。连续六年举办老年人维权法治大讲堂,用老年人听得懂、看得明、记得住的大白话量身定制防范养老诈骗、赡养、继承、财产权益保护等“法律套餐”,引导老年人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开展企业法律服务公益行动。开展“荆心助企·法治护航”十项行动,制订《企业法律服务公益行动实施方案》,与20家重点企业、23家民营企业建立紧密联络机制,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开展公证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根据群众“点单”反馈的婚姻家庭、财产继承、房产纠纷等高频法律问题,主动服务基层,在64个城市社区采取“主会场+视频直播”的形式,同时开展公证知识和民法典知识宣讲。仅东宝区龙泉街道15个社区在线观看直播就逾2万居民。
开展“送法进高墙”活动。对服刑人员关心的减刑假释政策、财产刑履行、刑满释放后的社保等问题释疑解惑,组织普法讲师团成员赴沙洋多家监狱为3700余名服刑人员送去了“法治大餐”,服刑人员表示普法宣讲不仅解答了困扰已久的法律问题,也更加坚定了积极改造、早日回归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深挖“法治文化”,打造“融合式”精准普法新路径
创作出一批地方文化特色浓郁、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作品,让普法深入人心。
“道情”展现廉政为民新风貌。以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情”为特色,创作曲艺作品《我们是小微权力的勤务员》,引导基层党员干部按章办事、遵规守纪,取得了较好的普法成效。
“梁山调”唱响税法宣传好声音。依托本土剧目“梁山调”,将最新的便民办税服务举措和税费优惠政策,编写成说唱表演《“梁山调”唱税宣》节目,让群众在体验传统戏曲魅力的同时,感受减税降费的政策力度。
“皮影戏”赋能法治文化新突破。以江汉平原群众喜爱的“皮影戏”为载体,创作出《家风》《反电诈篇》《禁毒》等多部普法作品。拍摄的“皮影戏”以案释法剧目《公正的裁决:充电桩纠纷》,学习强国在“法治中国”栏目予以推介展播。
用好“互联网+”,拓展“拉网式”精准普法新局面
充分发挥“报、网、端、微、屏”等媒介优势,全媒体深入推广普法工作。
网红短视频普法。联合本土正能量网红“荆门憨子锅”打造“网红+法律”短视频品牌,单条最高播放量超15万次。
微课堂普法。发布荆门市普法宣传IP形象“荆晓法”“荆小信”。推出普法课堂微视频9期、普法小视频7期、以案说法视频6期。市司法局AI律师“荆晓法”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1万余次。
视频号普法。传播古镇文化,开设“古驿说法”普法视频号,围绕村民身边的大小事用方言俗语普法,深受群众好评。
简报普法。18年如一日,坚持刊发《法治高阳》简报202期,向群众免费发放30余万份,基层群众称之为“营造和谐社会的无声法律顾问”。(记者 秦文 通讯员 官柯欣 文/图)
相关链接
何谓“八五”普法规划
“八五”普法规划是指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时间为2021年至2025年。
“八五”普法规划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全民普法工作体系更加健全。
“八五”普法规划重点内容为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突出宣传宪法,突出宣传民法典,深入宣传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宣传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宣传党内法规。